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與大自然對話 大臺北山林步道悠遊行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本刊編輯部

  站在山嶺高處,看著地平線那端的層巒疊嶂,不同山系依序交錯,千百年來從不間斷的河水向大海流去。漫步其間,山林在藍天白雲下,更顯明朗與溫柔。山林步道成為走入大自然的好選擇,親切且有益健康。
 大臺北地區有許多適合各族群前往的山林步道,滿眼的濃蔭樹林,攀藤垂枝。一株株長於大樹上的鳥巢蕨,與呱呱不斷的樹蛙鳴叫,讓人得以快速卸下城市的喧囂與繁忙,在此與大自然對話。
 
仙人足跡傳奇——
景美山仙跡岩步道
 仙跡岩座落於臺北市景美地區,位於新店溪與景美溪交會口附近,當地人又稱「溪子口山」,藉河運之便,兩溪交會的山腳下,為漢人早期落腳之處。仙跡岩的實際名稱為景美山,屬南港山系,為市區小山,海拔一四四公尺,健行步道交錯縱橫,步道總長三•五四公里,全程步行時間約一個半鐘頭。此外,這座城中小山十分貼近民眾,鄰近當地住家,彷彿在地居民的後花園。
 景美山仙跡岩步道四通八達,可通往景美、萬芳、木柵等,遊憩需求量大。環繞仙跡岩共有十四個登山口,大多數民眾會選擇由景興街二四一號旁的牌樓階梯拾級而上,剛開始階梯有些陡峭,不久,坡度漸緩。沿途綠樹成蔭,全年都適宜步行,更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。景美山中眾多寺廟反映出先民族群與產業色彩,其中又以仙巖廟主祀的呂洞賓傳說最有名。仙跡岩與仙巖廟皆為視野極佳的展望點,可登頂俯瞰臺北盆地,遠山近水,景色盡收眼底,美不勝收。
 仙跡岩以其相傳呂洞賓到此一遊留下的腳印聞名,關於呂洞賓為何在景美山留下單腳的腳印足跡,有多種傳說,有趣的是,傳說中必然會提到位於臺北公館附近的蟾蜍山。相傳過去公館地區有一蟾蜍怪,時常危害百姓,造成人心惶惶,呂洞賓下凡收服蟾蜍怪時力道過勁,便在岩石留下腳印,蟾蜍怪則於被降服後變成岩石,形成蟾蜍山。
 
無障礙森林浴——
內洞森林遊樂區親山步道
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新北市新店烏來地區,此地可說是大臺北地區交通最方便的國家森林遊樂區,海拔在二三○至八○○公尺間,為低海拔闊葉林區,經內洞溪、南勢溪切割、沖刷群山,形成河谷、瀑布、陡坡、斷崖等地形景觀。此地依山傍水,瀑布隆隆,終年潮濕且溫暖,孕育繁茂的森林,生長多種蕨類植物,其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,為賞鳥、賞蝶、聽蛙的著名景點,四季皆宜,值得一遊。
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有多條步道,包含觀瀑步道、賞景步道與森林浴步道,其中以觀瀑步道最平坦、最受觀迎,全長一公里,來回約一小時。全線鋪面工整且坡度平緩,適合長者、家庭親子與輪具使用者健行散步,為十分友善的無障礙親山步道,可輕鬆抵達樂水橋,一享負離子森林浴。步道循著南勢溪蜿蜒,不僅能欣賞溪谷美景、烏紗溪瀑布、羅好水壩與信賢瀑布,沿途更能欣賞豐富的生態多樣性,仔細觀察更有機會在蕨類上發現樹蛙等可愛生物。
 森林浴步道全長一•七公里,沿途多為天然闊葉林和人工柳杉林,十分適合民眾漫步,享受森林的氣息與觀察自然生態,為園區最長的步道,步行此條步道前,建議斟酌體能。賞景步道全長一•四五公里,步道兩側樹林蓊鬱,連結了觀瀑步道與森林浴步道,也能眺望「羅好水壩」及信賢部落,為欣賞山水風景的好選擇。此步道部分路段坡度較陡,前往時須放慢腳步,方能安全享受大自然。
 「羅好水壩」位於內洞觀瀑步道中段,截取南勢溪水供應烏來電廠發電,利用兩地高低落差進行水力發電,「羅好」名稱來自泰雅族語「Rahau」,意思為「濃密的森林」,同時為信賢地區的統稱。漢人在清朝時就到此伐木,又稱此地「枋山社」。日據時代,此地的森林被專辦山地開發的株式會社徵收,水壩在昭和年間興建,當時日本人會到烏來賞景、泡溫泉與森林浴。民國七十三年,由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設立國家森林遊樂區,成為現今大眾吸收芬多精、賞景觀瀑的健行景點。
 
百年文史古道——
淡蘭古道石碇段
 淡蘭古道南路之一的外按古道,位於新北市石碇區雙溪口(永定溪、石碇溪之交會口)和石碇老街之間,屬郊山步道,海拔一○六至一四○公尺,是石碇早年文山與大菁包種茶輸出的重要道路,於北宜高速公路完工後重新整修,自石碇西街底至雙溪口淡蘭吊橋,全長約兩公里。
 外按古道上有兩處休息區,一為古道的中段處,有涼亭可讓人休息並觀賞山光美景。再向前走,就會到北宜高速公路下方,有一處木造平臺休息區,休息片刻後,沿著在北宜高橋墩下的步道步行,因有公路橋遮蔭,減少陽光直射的酷熱感。繼續前行,便會到達外按產業道路,再接往第二段步道,向上走便可抵達約兩層樓高的觀景平臺,能俯瞰石碇溪畔的紅色淡蘭吊橋與雙溪口,步道沿途綠意盎然,路緩且質樸,頗有古道氣氛。
 嘉慶年間,為了疏通臺北與宜蘭的往來,由當時知府楊延理開闢淡蘭古道,從基隆河暖暖一帶,沿著河道旁小路向東,行過三貂嶺、草嶺山區,接到蘭陽地區大里與頭城附近。「淡」水廳至噶瑪「蘭」廳全長兩百多公里,當時須走四天三夜。後來隨著經濟發展,尤其光緒期間,淡水港成為重要港口後,帶動北臺灣與國外貿易的經濟繁榮,自此淡蘭古道的廣大山區,遍布著大大小小的聚落,又因茶葉種植與貿易,茶商頻繁往返,為節省通行時間,逐漸將其向南移,形成現今的淡蘭古道。
 綜觀這些山林步道,林木蓊鬱,陽光和煦,山友漫步其間,可享受山間隱逸的自然與美好。當與其他山友匆匆照面,點頭微笑之餘,聊聊自然之美與生活趣事,雖是短暫交談,也能讓人心頭暖暖,成為美好的回憶,並期待下次與山、與友的再次相逢。
 
(點閱次數:1329)